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宣贯培训 > 正文

WB/T 1131-2023《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 质损判定及处理规范》 行业标准解读

日期:2024-08-08

一、标准概况

标准编号:WB/T 1131-2023

标准名称:《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 质损判定及处理规范》点击查看标准全文

发布时间:2023年7月7日

实施时间:2023年8月1日


二、标准编制背景

我国汽车物流成本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约10%,这一比例相较于发达国家显著偏高。尤为突出的是,零部件入厂物流环节中频繁发生的质量损失问题,成为推高物流成本的因素之一,进一步加剧了行业成本负担。这些零部件质损不仅增加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了汽车生产效率和供应链的稳定性。

目前,零部件入厂物流环节主要呈现三个特点:环节多、节点企业多、零部件品类多。零部件在从零部件供应商到主机厂的物流过程中,涉及到如运输、仓储、再包装、配送等多个物流环节,这些环节通常由多个主体运作。在零部件物流质损判定与处理方面,由于多主体参与和多环节操作,不仅增加了管理和协调的难度,更容易出现争议和成本浪费。所以为了提高我国汽车供应链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亟需在零部件入厂物流环节,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物流质损的处理。目前国家标准内未检索到针对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细分领域的物流质损判定处理相关材料。

 

三、标准主要内容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质损判定及处理总体要求、物流质损判定、物流质损零部件的分类和处理、评价与改进的内容,适用于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过程中对汽车零部件物流质损的判定及处理。

1.物流质损判定及处理总体要求

本章对物流质损判定的内容进行说明和描述。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过程中或验收交接时应依据标准描述的情形进行物流质损判定,零部件供应商与物流服务提供方应对物流质损明确责任方,零部件供应商应按照标准要求对物流质损零部件进行分类,责任方应按照标准要求对物流质损零部件进行处理。物流服务提供方应对物流质损判定、物流质损零部件处理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记录,并对造成物流质损的原因进行分析。

2.物流质损判定

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质损判定条件以识别物流场景判别为主,如存在标准中相应场景出现导致零部件质量问题,视为物流质损。标准从全物流要素(运输、包装、仓储、配送)中识别质损风险,并将其作为物流质损判定标准,主要包含包装破损、包装压溃、潮湿锈蚀等内容。

3.物流质损零部件的分类和处理

本章在物流质损处理中对协商返修及报废处理两种方式进行了说明。参考WB/T 1035-2006《乘用车质损判定及处理规范》,首先由零件质量角度出发,作为一般质损件,进行返修处理。损伤程度较大,作为严重物流质损件和报废物流质损件,进行报废处理;其次对谁来处理进行了描述,由前序章节提到的定责后的责任方进行处理。

4. 评价与改进

在发生物流质损后,物流服务方应定期采取自我评价、第三方评价、客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并根据对物流质损原因的分析及服务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

 

四、标准实施意义

本标准的制定对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质损的判定和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对规范汽车物流作业、提高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标准的应用可以降低零部件由于物流质损判定与处理不当带来的管理风险,降低由质量问题追溯和返修解决制造的成本增加;解决标准不统一问题,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皆可参照使用,有利于减少问题处理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提升运作效率及服务质量。同时可以促进了物流企业与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汽车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Baidu
map